再说啦国内上网本可炒得不一乐乎,从供应商到硬件平台,甚至到用户的使用等等,可惜真正走到用户手中,或许还得要有些日子,其中一直让人好奇的是上网本究竟使用哪款浏览器内核,对用户而言仅仅上上网浏览浏览新闻、逛逛论坛、看看视频、参加参加网上社区就够了吗?有这样便宜的硬件平台及好用的浏览器吗?
如此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于是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想借此机会总结总结自己的一些使用体会及对浏览器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
一、各款浏览器大比拼
- IE8
在浏览器大混战中IE8正奋力追赶,几乎没有独创或值得大说特说的新特性,几乎就是在模仿或抄袭其他浏览器受人欢迎的特性如多页签、多进程、web开发人员工具等;
IE8虽然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进但仍然是IE系列浏览器,关键方面没有质的飞跃,好的方面有持续支持已有的框架、风格、设置、扩展等,令人诟病以久的W3C标准支持及推动仍举步艰难,这不ACID3测试还是保持在30分左右的水平呢?
经过一些测试发现其加载页面速度及占用资源方面,与Chrome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Chrome要想超越IE系列浏览器关键要在扩展方式及应用方面向IE、Firefox学习,当然还要有用户推广方面更大的努力;
IE8虽然看起来步伐不是很快,但在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进行稳步推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它保持了对原有扩展的支持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多进程及安全方面的加强。从目前看来要想IE浏览器使用WebKit内核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忽悠忽悠而已,因为微软仍然对Web采取封闭而非开放合作的态度。。。
- Chrome
到目前为止其稳定性相比测试版本有了较大的提升,加载速度方面也算佼佼者啦,唯一的缺憾在于其扩展的支持,从其实现架构及WebKit内核来讲要达到类似IE ActiveX或Firefox Extension那样的方便也许难度不小;
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其linux gtk版本或许不久就能面试啦,对linux用户来讲是一大福音;
- Safari
虽然其JavascriptCore内核没变,但起了个商业上的名称nitro,一时真让人莫名其妙,也许只要Apple自己知道改名的真正原因;
虽然其ACID3测试的得分在90分以上(Chrome80-90,Firefox70多一点),但其在Windows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就没有宣称的那么好啦,特别是拥有Adobe flash的页面上;其架构上仍然没有使用多进程,与Firefox一样,但其消耗内存及CPU可比Firefox高的多,并且还不稳定,也许是Beta版的原因吧,看样其要想在Windows上分一杯羹难度不少;
那么Apple为什么还要"折腾"Safari哪?我想或许其算盘在Mac及iPhone上呢?Apple也许还担心哪天Chrome杀到Mac平台呢?要是现在不紧跟浏览器的发展,到那时Chrome壮大啦,自己又没有守住自己的领地哪滋味可就真不好受,再说Chrome使用的WebKit内核可是由Apple主导开发的呢?改个Javascript引擎的名字为Nitro,或许相比JavascriptCore、SFX起来,更好听,更像V8那样容易让人记住;
WebKit的发展来源于Apple,当然也离不开Apple,其对W3C标准的支持及扩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一点让人钦佩,特别是其对ACID3测试所作的努力及Javascript引擎实现方式的突破;
在这场浏览器大战中,没有Apple,没有WebKit,也就没有了大战的平台,虽然目前结果未知,但WebKit内核本身非常值得关注,也许WebKit内核的发展是大战成败的关键,有了Google、Apple、Adobe等的参与与使用,WebKit内核的市场份额经过大战之后肯定会得到大量的提升,其发展同样令人瞩目;
- Firefox
正可谓Firefox是这场浏览器大战的导火索,由一群对技术孜孜不倦的家伙发起对Web发展及应用的号角;这不其倡导的多页签、xul、xbl、npapi、cavas等,在Firefox上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现,有些方面IE、WebKit还在苦苦的追逐呢;网上有人评论Firefox离开了Google财务的支持,也许即将面临死亡,听起来有些骇然,从商业角度讲或许他是对的,但Mozilla社区对Web技术的开拓创新等却不会那么轻易的死掉,只要他们坚持这条道同时考虑考虑用户感受,先锋不会再次成为先烈,饿死的或许只会是那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的家伙。。。。
二、浏览器发展方向
浏览器的发展推动Web的发展与应用,同时Web的发展与应用促使浏览器更加的强壮,浏览器的发展离不开Web的发展,目前看来其发展方向应该在于:
- 更加的标准化
Firefox、WebKit正不遗余力的推动html5 video等标签、增加工作线程、跨域名XmlHttpRequest等,或许未来的标准就此产生;
- 更加的开放
- 更加的复杂
- 小型设备化应用
三、如何把握浏览器开发及商业应用
目前浏览器的开发主要体现在IE内核、Firefox Gecko内核、WebKit内核,从历史的角度看IE内核的扩展更加的容易,面对的PC用户庞大,但同样仅受限于windows平台使用;
针对Gecko内核,最近几年的extension快速扩展及应用普及加速了Firefox的发展与应用,并且得到一些开发者及网民的好评,同时其可应用于Windows、Mac、Linux平台,其扩展性令人赞叹;
而WebKit内核,发端应用于Mac平台Safari,名声大振于iPhone,Chrome的出现将其推到风口浪尖,其特性鲜明,虽然其移植性较好,可移植到不同平台,包括嵌入式应用,但其扩展性就没那么方便啦,有些平台对NPAPI插件的全方位支持也显得那么的难得,也许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吧,目前看来要想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难道还是不少。。。
从以前的历史经验中我们都知道浏览器这样一个软件,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可没有哪家大公司直接从中获得过与其实际地位相符的利润,包括免费捆绑销售的IE及Netscape等等,从这点看来与Office相比太令人惭愧啦,可见开发浏览器可不那么好赚钱,商业模式不是那么直接,那么写写扩展是否能获取一定回报哪,看看以前IE ActiveX的流行,或许能让我们打开一片联想的天地。
从更大的角度看,直接从浏览器本身来收取费用如Opera及以前的Netscape,是比较难的,关键得从应用服务来收费,如Firefox从内嵌Google搜索栏来获取收费,Adobe从嵌入的Flash插件来获取丰厚利润回报,但是一个好的扩展应用则需要对浏览器本身及其应用的充分理解。
也许上网本及各式各样的嵌入设备的出现再加上捆绑免费的浏览器,正是浏览器获取应用及回报的另一途径。
在浏览器扩展的同时及时提供优秀的Web应用或许是获取商业利润的又一方式,这或许是Google、IBM等大力推广云计算的良苦用心啦。
面对如此林林总总的方式,作为一个开源浏览器的爱好者,你找到了利用浏览器或其技术实现利润收入的方式了吗?也许大家还有更好的方式,不免大家一起分享分享。。。